从小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边缘吹着风沙长大的王郑,记忆中每天晚上只有镇上一台柴油发电机断断续续地供着电。谈及对库布齐的感情,华能北方公司员工王郑坦言,沙漠边缘的半干旱草原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沙漠更像是一个对手。“曾经,这片沙漠阻挡了致富路,也阻挡着年轻人的希望。”
如今,库布齐6万多亩的沙漠上,380多万块光伏板连成的“海洋”壮阔无垠,将自然之光转化为绿色电能点亮万家灯火,并大大减少了沙漠地区的风沙侵蚀。华能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以下简称“华能库布齐新能源基地”)是国家“沙戈荒”基地重点项目,也是中国华能近年来单体投资最大、规划产能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新能源基地项目。
作为一名“追光者”,当王郑得知公司要在家乡杭锦旗发展新能源项目的时候,他多次要求,终于如愿返回家乡,参与到华能库布齐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中。而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杭锦旗人,王郑是项目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他兴奋地谈道,“家乡的天空更加湛蓝,风沙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肆虐。那些我和同事们一起参与建设的光伏板即将把清洁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
华能库布齐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全貌。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华能库布齐新能源基地项目规划建设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支撑性煤电400万千瓦,同步配置储能和生态治理等项目,总规划发电量可满足超过13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在建200万千瓦光伏先导项目是后续工程的建设指引,有望于2024年年底并网发电。未来每年可向蒙西电网供应绿色电力约34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10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7.8万吨,治理沙漠6万亩,年均减少向黄河上游支流输沙300万立方。
在广阔的沙漠中利用太阳能资源建设大规模的光伏项目,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治沙与光伏发电共赢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内蒙古位于我国能源“金三角”区,煤炭储量巨大,产业基础雄厚。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确立,推动传统煤炭能源向清洁、低碳、高效转型,迫在眉睫。
除了光伏项目以外,华能北方公司在内蒙古积极推动魏家峁智能矿山项目、光伏+换电矿卡一体化项目、蒸汽熔盐调峰调频示范项目等科技创新成果,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起到积极作用,也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沙漠中的“光伏长城”
在库布齐沙漠,连绵起伏的沙丘如同乌金色的沙海一直延伸到天际。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黄河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边缘,黄河“几”字弯南岸。无水可用,无电可照,无网可连曾是这片沙漠鲜明的标签。然而,在看似毫无生机的背后却隐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日照时数在3100小时左右,有效日照在19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
尽管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感受不到库布齐炙热的阳光,但这片沙漠所产生的绿电却可以输送到千家万户。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由中国华能承担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建设任务。
不过,这片一望无际的沙漠给项目前期的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沙漠风大,沙丘也会跟着不断变化,“沙漠一天一个样,有可能今天刚刚测量出结果,明天就变了。”先导工程项目经理李峰说,沙漠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了测量的难度。
华能库布齐新能源基地光伏板安装。
在这场考验智慧与耐心的拉锯战中,依托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工程团队历时两周完成了61500多亩的地形测量,面积相当于6000个足球场的大小,此外运用无人机对整片管桩的施工质量进行测量,系全国首次。各种智能设备纷纷上阵,比如在光伏板安装机器人的帮助下,解放人力,提升效率,仅需一人配合就能完成三个人的工作量。李峰介绍,先导工程于今年5月25日开工,短短半年多时间,完成了62万余根预制管桩,418个方阵,380多万块光伏板的安装工作,构成了200万千瓦的“光伏长城”,未来这条“光伏长城”还将不断延展,总规模将达到800万千瓦。
“先导一期每根管桩的长度是5.5米,累积起来大约有1800公里,刚好是从库布齐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先导工程项目副经理薛彬和介绍。
王腾是一名刚毕业的00后大学生,初次来到库布齐,他紧张又兴奋,“这么大体量的项目对于每一个工程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他说,在工程部有时一天能走上38000多步,经常回到宿舍已经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了。但在沙漠的时间长了,王腾也爱上了这片土地。“有一天值完夜班,早上沙漠结上了一层白色的霜像雪花一样晶莹剔透,特别好看。有时在雨后的沙漠中走着,看见绿芽顽强地长了出来,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成就感。”
随着项目的推进,成片的光伏板牢牢竖立在沙漠中,阻挡着风沙的侵袭。沙漠中的植被也在光伏板的庇护下逐渐生长,耀眼的绿色开始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华能库布齐新能源基地工程技术人员对先导工程一期光伏板接线盒安装情况进行检测。
澎湃新闻了解到,库布齐沙漠腹地位于杭锦旗境内,由于常年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风蚀严重,生产力低下,“生态致贫”现象突出,生态退化与经济落后恶性循环,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直接障碍。
尽管离黄河近,但库布齐沙漠因为蒸发量大,无法支撑普通植物的生长。光伏板安装完成以后,不仅可降低蒸发量,也具备集水功能,可以将雨水收集,留在板下。李峰表示,防沙治沙工作对于保障当地土地利用、自然灾害预防、农民经济效益提升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光伏板遮阴效果,在大面积的沙地进行规模化沙生植物、耐阴牧草等种植,最大限度将太阳能开发与沙漠治理结合起来,板上发电、板下修复,走出了一条新能源发电、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种植养殖、富民利民的科学共赢治沙之路。
“前期主要是以生态治理、固沙治沙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先要保证植物的存活率,只有把生态改善了,乡村振兴才能有基础,当地老百姓才能真正受益。”华能北方公司所属库布齐能源公司副总经理辛益说道。
科技推动煤电向“绿”而行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准格尔旗是中国百强县,煤炭资源富集,探明储量约544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华能北方公司所属魏家峁露天煤矿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
这座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矿山有别于传统的开采方式,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它如同一部智能机器高速运转。
魏家峁煤电公司绿色矿山。
值得一提的是,魏家峁露天煤矿巧妙地在排土场上新建了一座现代化养殖场,原本荒芜的废弃地成了绿意盎然的生态绿洲,尤其是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被整齐地铺设在养殖场屋顶,给这座养殖场增添了科技感,闲置顶棚摇身变身绿色发电站。
排土场本是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专门堆积采矿排弃物(如废石、废土等)的场所。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开始重视排土场的生态修复工作。
“牧光互补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具备棚上发电,棚下养殖的功能,坚持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不仅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同时也可以实现闲置土地再利用。板上产生经济效益,板下产生生态效益。”魏家峁煤电公司煤矿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石晓东介绍称,目前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5兆瓦,主要应用于养殖场的日常用电,现在养殖了近700头牛,远景规划高达上万头。
“我们提供场地,村民受益光伏电站。”光伏发电不收取村民费用,为公益性质,牛场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当地村集体成立的合作社,拓宽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渠道,让企业驻地周边村社进一步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
在对排土场进行复垦绿化的过程中,养殖场产生的牛粪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被作为肥料使用,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在养殖场周边还种植了近4300亩的优质牧草,包括云杉、紫花苜蓿、丁香球等,为养牛场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
未来,华能魏家峁煤电公司还规划利用煤矿复垦区1600余亩土地建设50兆瓦光伏+换电矿卡一体化项目,项目发电量将达到8000万千瓦时/年,预计节约标煤2.4万吨/年,可为300余辆电动矿卡提供充电电源,实现矿山绿化、双碳降减、光伏发电、农林牧经济的协调发展。
魏家峁电动矿卡。
在魏家峁煤电公司的生产厂区,白色的熔盐储热装置如擎天柱般高高耸立,这套系统主要解决了燃煤发电行业对于电力系统调峰、清洁能源消纳及提升灵活性的难题。具体来说,在用电低谷时,产生的过剩蒸汽把能量传递给熔盐,熔盐如同储蓄罐一样将能量储存起来。当用电高峰来临,释放能量,增加电力供应,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少弃电现象。
这是国内首套66万千瓦煤电机组耦合蒸汽熔盐储热调峰、调频示范项目,由魏家峁煤电公司与西安热工研究院锅炉环保部共同研发,于2023年5月建成投产,不仅填补了我国在熔盐储热与热水储热辅助煤电调峰调频领域的技术空白,也为国内同类型燃煤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改造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自投产以来,每年可增加新能源消纳电量6亿千瓦时,节约燃煤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对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守护北疆温暖与颜值
“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的内蒙古发展潜力巨大,但冬季漫长严寒却是它的另一面,东部林区最低气温甚至低于-50℃。因此内蒙古各地冬季供暖期多为6个月,而高寒地区长达9个月,全区供热面积达10亿平方米。
保障市民温暖过冬事关民生福祉,2023年12月,自治区政府决定在内蒙古全域实施“温暖工程”。为响应“温暖工程”的号召,华能北方公司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确保内蒙古群众在寒冷冬日享受优质的供暖服务。
华能金桥热电厂。
呼和浩特市是“温暖工程”的主战场之一。这里有一家供暖公司,因为供热品质好,被不少开发商心仪,当地有着一句话:要是拿到金桥供热,房价都会跟着上涨。华能金桥热电厂所辖供热区域达到1650万平方米,其中自营供热面积850万平方米,承担着65个居民区及用热单位的供热,已连续10年实现提前供热。今年更是完成了54座换热站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的升级改造,实现了智慧化调控,热源、热网、热力站数据监测的全覆盖,并启动居民室内室温采集器安装工作,能实时监控用户的室温进行精细化调整,用户的体验感更好,也有利于节能降耗。
华能金桥热电厂集控值班员调整供热参数,为城区百姓提供安全优质稳定热源。
华能金桥热电厂热网部副部长郑伟告诉记者,为提升供热质量,金桥热电厂在非供暖期针对管网抢修较多的小区进行了管道整体的修补更换,将以前的铁管换成保温、防腐蚀的新型材料,保温效果好意味着散热少,做到了节能环保。
除了给北疆人民带来温暖,金桥热电厂还为呼和浩特360万市民守护了洁净的城市环境。
今年3月20日,华能金桥热电厂污泥耦合发电项目正式通过168小时试运行,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火电企业协同处置城市生活污泥”的项目,每日可消纳城市污泥约300吨,为推动燃煤电厂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助力呼市创建健康、循环、稳定的“无废城市”。
澎湃新闻了解到,呼和浩特市每天平均需处理600吨污泥,这些污泥来源于该市的六座污水厂。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必然产物,湿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氟等有毒有害物,处置不当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该套设备采用前置干燥炭化技术,通过与燃煤机组耦合焚烧方式,抽取炉内高温烟气使污泥得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可实现超低排放,缓解污泥处置压力。截至11月29日,金桥热电厂共处置污泥5.26万吨,污泥日处理量超呼和浩特市污泥日产量的40%以上,已成为呼市污泥清洁消纳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设计师:周寰
澎湃新闻记者 谈婧媛